• 研究内容

1. 中新元古代裂解背景下的古大陆重建
    基于三大稳定陆块古地磁学研究,综合地层格架、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基性岩墙群等重大地质-环境事件的精确地层年代学结果和重大地质事件全球对比方案作为约束,准确定位三大陆块古地理位置;围绕全球Columbia裂解和Rodinia聚散,重建中新元古代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陆块在全球洋陆格局中的位置;揭示中新元古代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与动力学机制。

    2.中新元古代原型盆地恢复
    针对三大古陆块,着眼全国,在野外露头调研基础上,利用地震、非震和钻井资料,确认主要不整合界面特征,查明跨越造山带到盆地内部的深层结构及构造,预测残留地层分布;进行关键时期的构造解析和古构造、古面貌恢复;开展岩性、岩相和岩石地球化学与源汇体系分析,进行关键时期重点层系的构造-岩相古地理重建;明确原型盆地发育的期次、类型,进行关键时期原型盆地恢复与展布研究,确定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及分布。 

    3.中新元古代盆地的后期叠加改造
    基于显生宙以来三大古陆原型盆地改造差异性,在整体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华北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加里东期整体抬升、印支-燕山期逆冲改造、渤海湾盆地区中新生代伸展破坏改造作用;对扬子侧重研究盆地周缘新元古代构造体制与演化过程及其控盆作用、显生宙周缘不同造山带的多期多方向变形改造作用;对塔里木加强研究加里东、印支-燕山期逆冲改造,喜山期快速沉降叠合及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影响。分别筛分改造类型、期次、范围与程度,揭示区域盆地叠加改造时空演变的差异性和规律。 

    4.中新元古代盆地的深层油气地质条件与远景评价
    基于“原型控源(物源、烃源)”分析原型盆地的期次、类型、分布对油气生成物质的控制作用,探讨构造古地理和雪球事件等对深层油气地质条件的影响,对比不同类型原型盆地生储盖组合的差异性;研究后期叠加改造及其构造-热演化对油气生成及保存的影响,并重点对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盆地区的中新元古界主要层系进行油气远景预测,指明有利勘探区。